高木昌壽 入選 臺展第1、3回
圖/鄭辰穎
高雄最早的美術團體白日會在1928年創立時,參與會員大多為教師身分,然而另外有一位特別的存在,是唯一的在學學生高木昌壽,曾經二度入選臺展,文藝氣息滿滿的他,返回日本後仍揮灑著創作的文筆與畫筆,直到百歲之際才在人生舞臺上謝幕。
高木昌壽二度入選臺展的畫作刊於報紙上有漢詩之搭配。資料來源: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29-11-29(4版)
雄中美術家們的大學長
出生於1911年11月20日的高木昌壽,籍貫為福島縣,(註1)根據相關資料比對,其父應是經營松川商行(註2)的高木豐吉,為土木建築承包業,在1912年《臺灣商工人名錄》中,已可見執業之記載,大約可推測高木昌壽可能是在高雄出世。松川商行最初位於鹽埕埔庄,(註3)該地不久後行政區變更為山下町,隨著第二期築港計畫的埋立工程進展,原本一片河口鹽田的景象逐漸成為市街用地,高木豐吉也將松川商行搬遷至新填築完的堀江町。(註4)
1924年至1928年間,發起白日會的山田新吉任教於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(今高雄中學),高木昌壽約於1926年進入該校就讀,(註5)或許是在山田新吉的指導與鼓勵下,隔年報名首回臺展並獲得入選,和高雄高等女學校(今高雄女中)的柏尾鞠子同為當時臺灣南部唯二入選臺展的學生。
1930年代初期高雄中學校校園景觀。資料來源:鄭喬維提供
高木昌壽入選首回臺展的〈夏〉,很有可能是描繪其堀江町住家附近的風景,畫中的水渠(今鹽埕區南北大溝)是為了原有後壁港河道填埋後的排水功能而建置,堀江之町名即是源自於此。在作品呈現上,主體為中央的水渠,利用如鏡的水面帶出沁涼的清新感,一旁是豔陽下耀眼的房舍牆面,另一邊則是滿溢的綠蔭、綠籬與綠地,平穩中又富有變化,可說是頗具天分。
高木昌壽首度入選臺展的〈夏〉以堀江町風景為題。資料來源:《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》
1929年第三回臺展中,高木昌壽的〈庭〉受肯定入選,以日式民居的後院風景為題,利用舒適的緣側、悠閒的女孩、錯落的盆栽及茂盛的灌木,處理畫面的豐富層次,構成一幅細緻又生動的作品。年紀輕輕就能有較為成熟的繪畫手法,或許是因為曾師事洋畫名家岡田三郎助的緣故。(註6)
1929年入選第三回臺展的〈庭〉。資料來源:《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》
大放藝彩的人生下半場
高木昌壽自高雄中學校畢業後,並無繼承家業,1934年擔任屏東公學校(今唐榮國小)的教員心得,(註7)隔年才取得小學校本科正教員資格,(註8)後來在屏東公學校升為訓導。1938年回到高雄,先是任職於東園公學校(今大同國小)的訓導,(註9)隔年進入高雄州教育課服務,任職社會教育書記,直至1942年。(註10)後來1944年又前往旗山,在郡役所庶務課中任職。(註11)
雖然名字後來不再出現在臺府展入選名單上,但高木昌壽仍在繪畫之路上精進,除了任教於屏東的四年外,應一直參與著白日會的活動,包含到後來更名為南方畫壇的時期。不僅在畫會寫生活動影像中,見到做為人物模特兒的高木昌壽之大姊,畫會成員鄭獲義還曾提及,每當團體舉行完展覽會後,都會受到高木昌壽之父的招待,(註12)而且高木昌壽任職的高雄州教育課也在1939年與1940年,分別後援及主辦南方畫壇的展覽會。(註13)
高木昌壽的大姊擔任白日會寫生活動人物模特兒之情形。資料來源:《高雄現代美術誌》
「おほらかな葉なりけりばんの木のおぐらき木の問星もれて見ゆ
ばんの木の葉むらひそみにおほらかな葉影重みて夜目にほの見ゆ」(註14)
——高木昌壽,〈冬月〉,一九三六年(註15)
不僅手握美術創作的筆,高木昌壽也有著文學的一面,寫過不少短歌作品,返回日本後仍妙筆生花,在《短歌研究》刊物上還可持續看到其作品發表。
高木昌壽於第45回群炎展中獲得武久賞的作品。資料來源:群炎美術協會
隨著二次大戰的落幕,引揚回日本的高木昌壽仍延續繪畫夢想,攻讀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後,曾多次赴歐洲遊歷。在累積畫功的過程中,高木昌壽舉辦了不少個展,同時一年參與兩次聯展,並擔任群炎美術協會的委員,躍身成為昭和時代其中一位實力派洋畫家。(註16)2011年高木昌壽在屆滿百歲前逝世,而十年後的今天,憑著歷史洪流中的蛛絲馬跡,我們嘗試找回這位詩畫人瑞在南國留下的生活過往。
註釋
- 「臺灣教員試驗檢定合格者」(1935-02-09),〈昭和10年2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312期〉,《臺灣總督府(官)報》,國史館臺灣文獻館,典藏號:0071032312a010。
- 千草默仙,《高雄市商工人名錄》,臺北:高砂改進社,1928,頁303。
- 杉浦和作,《臺灣商工人名錄》,臺北:臺灣商工人名錄發行所,1912,頁82。文獻中記載為松川豐吉,推測可能是因為松川商行名稱誤植,或是高木豐吉曾改過姓氏。
- 木村匡,《臺灣民間職員錄》,臺北:臺北文筆社,1922,頁248。
- 根據「雄中藝術家─藝術之路」的展覽資料所示,高木昌壽為高雄中學校第五屆畢業生。
- UGA美術家研究所,〈物故洋画家一覧〉。資料檢索日期:2022年1月14日。網址:https://yuagariart.com/artist-labo/02.html。
- 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》,臺北:臺灣時報發行所,1934,頁579。
- 「教員免許狀授與(九年度)」(1935-07-11),〈昭和10年7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437期〉,《臺灣總督府(官)報》,國史館臺灣文獻館,典藏號:0071032437a005。
- 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》,臺北:臺灣時報發行所,1938,頁720。
- 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》,臺北:臺灣時報發行所,1942,頁740。
- 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》,臺北:臺灣時報發行所,1944,頁328。
- 鄭燿男、邱麒麟、胡文心編,《藝術瑰寶:鄭獲義先生集》,高雄:高雄市文化中心管理處,1998,頁164。
- 〈南方畫展 四五兩日開く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9-11-3(5版)、〈高雄南方畫壇 奉祝展覽會規程〉,《高雄新報》,1940-10-27(7版)。
- 註釋:儘管樹葉繁多,夜晚的樹縫間,仍能窺得星辰般透出的光點。就算樹葉成群,暗自遮掩夜空,葉影層疊中還是微見其光亮。
- 社團法人臺灣教育會,〈文苑〉,《臺灣教育》,第404期,(臺北:1936),頁84-90。
- 美術年鑑社,《美術年鑑(平成23年版)》,東京:美術年鑑社,2011,頁443。
撰文者/陳坤毅
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,原刊載於「名單之後:臺府展史料庫」。
名單之後 專題
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